网易体育

图片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网易体育:>名胜掌故
地名掌故
发布时间:2023-08-21 来源:网易体育:

地名掌故

 

一、  三燕故都龙城

在群峰连绵的辽西山区,在独流入海的大凌河畔,矗立着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朝阳。

朝阳是一座历史古城,远在秦、汉时代叫柳城县,东晋、十六国时叫龙城,北魏、隋、唐时称营州,辽、金、元时又称兴中府,清初称三座塔,乾隆四十三年改为朝阳。

东汉末年,三郡乌桓战败,北方另一支少数民族鲜卑族乘势发展。在长期互相兼并的战争中,东晋时期的中国北方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局面。鲜卑族慕容氏建立前燕、后燕和冯氏建立的北燕,这三个封建割据王朝,均以龙城为都,前后达百年之久。据《晋书》和《十六国春秋》记载,公元3411月,前燕王慕容皝派大臣阳裕、唐柱,在“柳城之北,龙山之西”筑造新都,改柳城为“龙城”。公元34210月,慕容皝自棘城迁都于龙城。后因见黑白二龙在城东龙山(今凤凰山)顶戏翔,皝设坛祭祀,并派人在龙山上建造了一座壮观的龙翔寺,又把新宫命名为“和龙宫”。慕容皝除在龙城内建造了承乾殿、祖庙之外,又建一座能容纳千余名学生的皇家学府——东庠,令皇戚与世家大臣子弟进学,并亲自讲学考试,选拔人才。由于慕容皝治国有方,使前燕王朝很快成为北方唯一强大的政权,而燕都龙城也成为了东北政治、军事、经济和交通中心。公元3489月,皝病逝,次子慕容儁继为燕王,仍都龙城。后来,问鼎中原,随着疆土开拓,曾迁都于蓟(今北京附近),又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东南),但在龙城修建了“留台”,始终作为前燕的留都,并号为“龙都”。前燕鼎盛时期,南疆已达淮河流域,西至黄河,东频黄海,整个辽东半岛、内蒙古地区一部分、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各省全部和安徽、江苏省的大部,都归入前燕版图。形成了南与东晋对峙,西北与前秦抗衡的争霸局面。而龙城不仅是前燕立国之都和强大后方,也成了雄峙东北、威震中原的历史名城。

公元370年,前秦利用前燕皇室内部矛盾乘机灭了前燕王朝。公元383年,前秦淝水之战败北,投奔前秦苻坚的慕容垂乘机起兵,在河北中山建立了慕容氏后燕王朝,并派子慕容农、慕容隆相继从前线回龙城镇守,重修龙城宗庙及留台。公元397年,北魏攻破后燕中山,慕容宝逃回龙城,又建都于此。公元401年,慕容熙继承王位,在龙城大兴土木,不但建造了高于原宫殿一倍的承华殿,还仿邺城的凤阳门修建了累级几重的洪光门和广袤十余里的皇家园林龙腾苑。

据史料记载,龙城到了后燕时已形成为一个规模宏伟的都城。当时龙城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正面的南门就是仿照邺郡的凤阳门修建的洪光门,直对洪光门里面是和龙宫的正门,和龙宫东面为皇家学府东庠,东庠前东南角有一处园林名为东园,后改为白雀园。此外还有东堂和慕容氏的祖庙,以及祭祀天地神祇的社坛等,城中央有承乾殿、新昌殿、承光殿、承华殿等华丽的皇宫建筑。而在龙城的北门外,又建筑了龙腾苑。据史书记载,龙腾苑“广袤十余里”,苑内筑有“基广五百步,峰高十七丈”的“景云山”,还有“逍遥宫”、“甘露殿”、“连房数百、观阁相交”。又凿有“天河渠引水入宫”,修“曲光海”、“清凉池”等,山光水色尽收一园。从这些不甚完整的记载仍可以看出,前燕、后燕的龙城,已经发展成为一座相当繁华的名都。

公元407年,汉人中卫将军冯跋乘慕容熙倾城为皇后送葬之机,在龙城发动了政变,自立为天王,国号北燕,仍把龙城作为国都,冯跋去世后,其弟冯弘自立为王,改龙城为黄龙城,向南朝刘宋政权称臣,刘宋王朝封其为黄龙国王。公元436年,北魏兵攻入龙城,灭了北燕,统一了中国北方,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而著名的三燕故都龙城却在战火中被焚毁。这样,历经前燕、后燕、北燕三个王朝经营建设了近百年的龙城故都遗迹荡然无存。这一历史悲剧常为后人叹息。清人张丕谦曾在《慕容皝大筑龙城歌》一诗中写道:“慕容崛起群胡中,攻城割邑自称雄……臣庶归附疆域阔,徙都相土建龙城……玉龙金阙皆巍峨,万家环列如星罗。佳气遥通丹凤岭,雄风曲绕白狼河……斗转星移数百秋,英雄割据事全休,荒甸难寻宫阙址,三塔空存凌水流……”。如今,三燕故都龙城的风貌虽已无法寻觅,但从史书的只言片语中仍可查到蛛丝马迹,因此,龙城作为一座历史名城的地位将永存史册。

 

 

二、  卓索图盟与固尔班苏尔巴汉城

清朝初年,为了笼络、控制蒙古族,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朝廷把全部“蒙地”按部落划分为六个盟、四十九个旗。每旗封一个蒙古王公治理,旗的首领叫“扎萨克”。除少数旗由满洲八旗直接管辖外,其余都由六个盟分别管辖。盟长由皇帝直接任命。

朝阳地区即属于东三盟(另种说法东四盟)的“卓索图盟”的一部分。建盟初期,全盟共辖五个旗。即喀喇沁部的左右中三旗和东土默特的左右二旗。以后又进行了调整,以西拉木伦河为界,河北为“昭乌达盟”;河南为“卓索图盟”。这样,“卓索图盟”又划入了翁牛特和敖汉两个旗。初期,盟长在土默特部,后又移到敖汉贝子府。

现朝阳、北票及阜新一部分是土默特右翼旗;建昌、凌源、喀左是喀喇沁左翼旗;建平县属于喀喇沁右翼旗的一部分。

“卓索图盟”一名,到“八一五”光复后仍一直沿用着,直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才将“卓索图盟”并入了“昭乌达盟”。

蒙民在朝阳大地正式定居后,即称朝阳古城为“固尔班苏尔巴汉”,汉译即“三座塔”。

清初,为保护蒙古王公利益,禁止汉民进入蒙地,但这过了时的政策,并不受蒙古贵族的欢迎。因为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牛肉和奶酪的享受,不满足既有的财富,正寻求新的聚敛财富的方式。界于蒙地边缘的汉族下层居民,也早已羡慕这个富饶的塞北大地的自然条件。所以汉族进入蒙地从事开发,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开始这种迁居只能偷偷进行。雍正二年(1724年),山东、河北又遭大灾,清政府正式制定了“借地养民”的政策,允许汉民进入蒙地从事农牧业生产。大量汉民从山东、河北涌入朝阳大地,带来了新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使朝阳的经济、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由于汉民的大量涌进,原有盟旗行政机构已经不适应了。清廷又采取了新的措施,实行蒙汉分治的体制。除保存现有的盟旗以外,又建立一套与盟旗平行的机构,管理汉民事物。朝阳一带最早的这类机构,是乾隆三年(1738年)在凌源建立的塔子沟厅。管理喀喇沁左旗、土默特右旗、奈曼旗、库伦旗、喀尔喀旗等地。乾隆十八年(1753年),为便于管理,在三座塔城设立了巡检司衙门。由于人口急剧增加,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正式建立了三座塔厅,管辖土默特左右旗等五旗之地。这是古龙城的又一次中兴。从此,三座塔之名更广泛的应用起来。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朝廷正式裁撤了三座塔厅和塔子沟厅,分别改设隶属于承德府的网易体育:和建昌县(治所在凌源)。

 

三、  杖子名称的由来和演变

朝阳农村地名有一个特点,叫××杖子的多(写的时候或写作“杖”或“障”或“帐”),如边杖子、宋杖子、范杖子等,即使在方圆几十里的地方,叫重名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人们写村名的时候,写“障”字,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朝阳这一带属于塞外,古时候地广人稀,野兽时常出没。因此,住在山沟的村民,为防范野兽危害,大墙套不起,就用柴禾、秫秸等在住房周围插上围墙(后来改为垛上土墙或垒上石墙),故名“障子”。因为围墙用的原料是柴禾或秫秸秆,就简化成了“杖子”。村名也多以最先定居的户姓来取名,如刘杖子、陈杖子。

另外,杖子又可写为“帐子”。早先年的朝阳,原为胡族居住地,清康熙、乾隆年间,汉族从关内来此租荒开垦。因当时尚未定居,未建房舍,只用布架成临时的帐篷当住处。来此开垦的人日渐增多后,就在帐前加上姓,以示区别。住户一多,习以为常,就成了这个村的村名了。

后来,为了统一起见,把“障子”、“帐子”、“杖子”就都写成“杖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