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

图片
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本县各五年规划纲要
网易体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23-03-02 来源:网易体育: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一)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县大力实施“项目立县”战略,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质量明显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亿元,年均增长27.8%。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8.5亿元、44.2亿元和29.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42.7%和26.4%。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期的45:25:30调整到“十一五”末期的28:43: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6亿元,年均增长4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亿元,年均增长59.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120元,年均增长17.8%。

(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农业效益显著。“十一五”期间,围绕蔬菜、畜禽和林果等区域特色产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了“保护地、畜牧业、林果业”三大主导产业。预计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59.2亿元,年均增长24.4%。保护地面积达到10万亩,实现产值10亿元;畜牧业产值达到3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4%,年均增长29%;特色林果业效益显著,建成了以大枣、苹果、山杏和水蜜桃为主的林果业基地。

(三)工业经济发展突出,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十一五”期间,全县工业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矿山开采、有色金属冶炼和建材设备制造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预计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51.8%。工业综合实力逐渐增强,规模以上企业由2005年的47户增加到120户。两大园区建设取得新成就,产业集群化发展初具规模。县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58家,预计2010年实现产值5亿元;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已入驻企业18家。预计2010年实现产值104亿元。园区已经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

(四)商贸、旅游等服务业蓬勃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服务业发展迅速,商贸流通、餐饮服务和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预计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5亿元,年均增长37.5%。旅游产业开发取得了较大发展。相继开发了红色旅游、历史人文景观游和民俗风情游。努鲁尔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清风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旅游人数大幅增长。

(五)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十一五”期间,一批关系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使用。新县城建设稳步推进,高水准编制了新县城总体规划。行政中心、县城变电所和大凌河县城段防洪治理等工程项目稳步推进。村镇建设步伐加快,重点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六)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项目建设成果丰硕。我县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对内对外开放工作有了较大进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5个,其中外资项目3 个。实现域外招商引资19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131万美元,出口创汇8314万美元。东鑫水泥、万华集团、昊天镍业、兄弟镍业、光正镍钴、东方锆业、百盛钛业、新浙锰业、双隆锰业、明宇化工、天聚重工等一批企业和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或开工建设,成为全县经济新的增长点。

(七)生态环境建设成绩显著,节能减排任务基本完成。全县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土地沙化得到有效遏制。开展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95万亩。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完成,共关闭能耗高、污染严重、超量排放的企业24家,削减二氧化硫1121.8吨、COD 1981吨,两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COD的排放量全部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烟粉尘处理、处置率达到8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20%。

(八)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科技事业卓有成效,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农村劳动力受训面达到80%以上。“普九”巩固提高,成效显著。重点完成了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全县高中城镇化步伐加快,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形成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网络。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卫生事业全面进步,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初步形成了以县疾病控制机构为中心,以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为依托的预防控制体系。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在全市率先建立运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发放实现直通车。交通事业快速发展,交通网络逐渐完善。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五险一金”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全面推行,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多途径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就业难问题进一步改善。

民族、宗教、工商、物价、审计、档案、老龄、人防、气象、地震、邮政通讯、保险、药监、地方志、质量监督、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民兵预备役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处理突发事件、打击暴力犯罪、保障安全生产、保持市场经济秩序和化解社会重大矛盾的能力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九)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水平较低。工业经济总量不大,结构单一,对矿山采掘业依赖性较大。农业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没有根本改变,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较差。三是有县无城,县域经济缺少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服务业发展空间狭小。四是资源开发步伐加快,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土地供应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一)面临的机遇

一是“十二五”时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深入推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国家对促进东北地区发展的政策倾斜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二是国家钢铁业与有色金属业调整振兴规划为我县打造全国最具竞争力的有色金属园区,推进矿产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承接外部相关产业,提供了发展方向和政策机遇。三是辽宁省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其中突破辽西北发展战略为相对落后的辽西北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四是锦赤高速、锦赤铁路货运专线、锦赤公路、锦州港和朝阳机场等重要交通设施的配套和完善,为我县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五是重新启动新县城建设,必将为我县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面临挑战

一是产业转移带来的挑战。发达地区高耗能落后产业的梯次转移,对我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将是一个重大挑战。二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我县扶持龙头企业、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带来挑战。三是国家实施更严格的土地政策带来的挑战。对我县如何节约利用土地、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提高土地产值强度、搞好工业化提出挑战。四是新县城建设和管理带来的挑战。

三、“十二五”时期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县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突破辽西北”发展战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认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科学规划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蓝图,高起点推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突破辽西北”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

围绕“新县城建设和项目建设”两大基本任务,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农村城镇化”建设,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五大主导产业,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求发展,精神文明促和谐,民主政治保稳定,推动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有色金属产业园区、辽冀蒙交界地物流集散地、辽西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特色文化旅游圣地”四大基地。到“十二五” 末,使全县“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城乡建设、对外开放、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水平”六个方面再上新台阶。实现我县在辽西北地区率先突破发展。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以下主要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共建共享”原则,坚持深度开发和融合发展,优化升级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增长,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战略重点。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特色优势,加快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发展,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创新驱动,提高发展层次。以科技创新带动结构调整,以科技进步引领产业升级,最大限度集聚生产要素,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步入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坚持生态引领,推动绿色发展。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前提,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主动融入更大空间、更高层级的区域系统发展。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在区域分工协作中强化特色功能,不断提高竞争力。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把改善民生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问题,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发展成果。

(二)发展目标

——经济产业目标。“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3%;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7.8%;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7.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

——经济结构目标。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15:58:27。

——城镇建设目标。加快新县城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逐步解决有县无城问题。2012年行政中心搬迁完毕。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城镇第三产业,引导人口向城镇集聚。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0%,城镇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有色金属园区建设目标。把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承接项目的主要载体。争取到2015年,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达到100家,年实现总产值500亿元。力争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

——社会事业目标。继续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完成全县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工作,实现高中城镇化、初中区域化、小学集中化。重视学前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民族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2015年实现以家庭为单位人口参合率达到95%以上,民政救助对象参合率达到100%。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提高,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文化、体育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和谐社会目标。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安全感、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水平,落实专项救助制度,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保率达到90%。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保持社会稳定,刑事犯罪率控制在10起/万人以下,非正常死亡率控制在  5‰以内。社会诚信体系不断完善,法治化水平和市民素质进一步提高。

——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绿色的生产消费模式初步确立。

四、“十二五”时期主要任务

(一)加快新县城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

有县无城严重地制约了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举全县之力,加快新县城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全县经济发展。将新县城打造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朝阳市区南部副中心城市。

1、加快新县城建设

“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进新县城各项规划工作。加快新县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完成新县城交通道路建设,形成“四纵五横”的骨干交通网络。完成新县城供水厂、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新县城商业集聚区建设速度,逐步健全城市功能。

2、加强重点乡镇建设

以建制镇为重点,通过政策驱动、产业带动、建设推动和市场牵动,加快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形成以建制镇为核心、辐射全县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要着眼于完善城镇功能,重点完成建制镇的主要道路和桥梁改扩建工程。启动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3、加强乡村规划、建设和村屯环境整治

实现全县乡村规划全覆盖,为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提供法律依据。加大村庄道路整治,改善村屯卫生环境。抓好试点村,逐年推广,建设便利、整洁、自然和优美的乡村,争取到2015年生态文明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0%以上。

(二)加快园区建设,壮大主导产业,提升发展竞争力

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优势,加大资源综合开发力度。加快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和县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规模和经济质量的双飞跃。把网易体育:打造成为辽西北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全国最具竞争力的有色金属产业集聚区。

1、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壮大有色金属产业。镍产业以昊天镍业为龙头,以高纯镍、钴的生产为基础,向镍、钴的深加工及应用方面发展,重点发展电解镍、钴粉等。到2015年,镍产业年实现产值250亿元。锆(钛)产业以建成国内最大锆产业基地为目标,依托东方锆业、百盛钛业,大力发展锆氧化物、核级锆及副产品铪的生产,形成深加工产业链;开发钛的系列产品,提高钛合金的生产加工能力。到2015年,锆、钛产业年实现产值150亿元。锰产业依托县内丰富的锰矿资源,扩大锰产品品种、发展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推进锰矿资源整合,走集约化生产道路,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到2015年,锰产业年实现产值100亿元。

——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业。利用资源优势,以东鑫水泥、腾跃钢构彩板等企业为依托,扩大生产规模,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尾矿和固体废弃物,向“保温隔热、防水密封、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新型环保装饰材料。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和无害化,提高建材产业经济效益。

——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充分利用我县畜产品、林产品、大枣、苹果、花卉和无公害小杂粮等丰富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品牌知名度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副产品向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建立大枣加工厂,生产以大枣为主要原料的功能性饮料及其它枣产品。引进集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肉制品企业。以龙山利宝花卉和金艺花卉为龙头,完成国家级花卉示范基地建设,实现育苗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示范景观化、交易市场化目标。以金禾有机食品、绿之源有机食品和天惠食品公司为龙头,引进先进技术,扩大生产基地和产品销售规模。

——做优做精装备制造业。以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县工业园区为依托,重点发展矿山机械、制药机械和汽车零部件。打造矿山机械产业集群,发展矿山机械的生产和配套,努力向总装方向发展。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十二五”期间,引进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新能源企业。尽快完成全县风力资源的普查工作,开展全方位的招商引资。全县规划开发风电场6座,风电规划投资27亿元,完成装机容量30万千瓦。全面开展太阳能资源普查工作,稳步推进太阳能产业化进程,引进国内外规模较大的光电企业,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光伏发电规划达到10兆瓦。创造条件争取光磁项目在我县有较大发展。普及农村户用沼气,在大型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实现养殖废弃物清洁化和资源化利用。

2、优化工业布局,培育产业集群

——促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强化政策引导。对进入园区的项目采取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关联企业向园区集中,增强园区吸纳和带动能力,促进企业集群式发展。一是加快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建设,把园区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产业特色明显、集聚效应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投资环境一流的有色金属产业园区。二是搞好其它配套产业集聚区建设,使其尽快形成规模。

——优化园区产业布局。逐步迁建不符合园区功能定位和布局要求的企业,在发展中不断调整产业布局。利用级差地租的杠杆作用,鼓励现有工业企业通过土地置换向对应的产业功能区集中,促进迁建企业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发展壮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壮大农业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落实政策支持,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十二五”期间,粮食产量每年稳定在40万吨左右。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大力发展畜牧业,巩固“保护地、畜牧业、林果业”三大主导产业地位。到2015年,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70%以上。

1、调整种植业结构及布局,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以大、小凌河区域为重点,壮大特色农业经济产业。加大大枣产业开发力度,积极发展深加工业。2015年,大枣总株数达到8000万株,无公害大枣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果业发展坚持把特色水果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原则,确保实现苹果栽植面积20万亩。以努鲁尔虎山和松岭山两大山脉区域为重点,以无公害、无污染为核心,大力发展仁用杏种植面积。2015年,仁用杏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产量达到800万公斤。继续加大以大、小凌河两岸100个重点村为主的杨树速生林基地建设,选栽优良杨树品种,力争到2015年,全县杨树速生丰产林面积稳定在15万亩。大力发展无污染温室大棚蔬菜和花卉,不断扩大保护地面积。到2015年,保护地面积达到30万亩。

2、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

2015年,全县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8.2万吨、17.6万吨、8.9万吨,年均增长分别为26.6%、20%、15.6%。

——生猪生产。以标准化养猪小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养猪生产基地建设进程。到2015年全县生猪出栏量达到83万头,出栏绿色认证猪35万头,有机猪10万头。

——牛羊生产。充分发挥我县养牛养羊传统优势,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培育和改良优良品种。到2015年,牛出栏量达到14.6万头,羊出栏量达到68万只。

——家禽生产。以凌凤禽业、朝阳鑫波牧业为龙头,发展肉鸡产业,带动全县禽业快速发展。到2015年,新建1处禽蛋批发市场,全县禽出栏量达到3000万只。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抓农业产业化建设,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工农一体化的经济利益共同体。重点抓好林果、仁用杏、蔬菜、畜产品等特色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开发先进的产业生产模式。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5%,产业化经营农户占到总农户数70%以上。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托管、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7个,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为农业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实现一乡(镇)一站,推广基层农业技术体系中的人权、财权、物权“三权在县”的管理模式,由县统一管理。

——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力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建立乡镇农产品检测站。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市场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支持农机事业发展,助推农业机械化进程。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40.5万千瓦,农业机械保有量1.5万台(套)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40%以上,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达到20个,农机专业大户达450户。农机补贴达到5000万元,拉动农民投资1.5亿元以上,直接受益农户达到4000户。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十二五”期间,围绕新县城建设,以发展物流业、文化旅游业和商贸流通业为重点,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升级,努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利用地处辽冀蒙交汇处的独特区位优势,依托锦赤高速、锦赤铁路货运专线,加强与锦州、赤峰的物流衔接,制定切合实际的物流发展规划。完善基础建设,建设物流中心,做大做强物流企业。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功能定位和分工,建立农业、工业、服务业内部及其相互便捷、高效的物资流通渠道。大力发展以矿产原料配送、有色金属产品销售运输为主的物流服务业。把我县打造成辐射辽冀蒙地区的专业物流集散地。

——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业。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逐步提高旅游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一是进一步加大旅游投入及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坚持实施旅游环境建设工程,全面提升旅游景区的形象和品位。二是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加强旅游业人才的引进与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三是强化旅游管理职能,逐步建立旅游风景管理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到2015年,争取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2个,建成旅游景区景点10个,全县旅游总收入达到15亿元。

——加快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以服务三农为目标,加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在全县农村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实现村级综合服务社在全县行政村全覆盖。二是培育有特色、有品牌的商贸流通企业,引导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推进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提升服务能力。三是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集镇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发建设农村市场,加大乡村商贸批发零售店改造建设力度。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流通网络,逐步形成以新县城为依托、乡镇为骨干、村级为脉络的商贸流通体系。

——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发展以新县城为中心,以有色金属产业园区、中心城镇为重点的房地产业及相关装饰装修业。不断提高居民居住水平和质量,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兴办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业,提高服务水平。

——稳步发展农村金融业。加大农村信用社网点建设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完善农村信用服务。制定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发展专业性农村金融公司,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力度,使农业和农村基本建设项目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发挥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作用。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

充分利用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抢抓机遇,通过加强区域交通、城乡公共设施、水利、信息化等重大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水利。“十二五”期间,治理重点河段防洪工程260公里,重点地区防洪达标率达到100%。新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1000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2万人。新增灌溉面积15万亩。建设集水塘坝50座。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万亩,生态复建面积15万亩。

——交通。“十二五”期间,重点对新县城公路网、有色金属产业园区路网、县域内国省干线、农村公路网进行新建或改建。重点建设新县城汽车客运总站、农村客运站和候车亭等交通基础设施。

——电力。加快实施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城乡输、变电新建和改造工程。重点完成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内的220KV何家一次变;重点完成县工业园区中涝变电站等7处66KV变电站新建工程;重点完成东洼等8处变电站移址新建和增容改造工程。城乡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以上。全面提高网易体育:境内供电能力和质量,为县域经济腾飞提供电力保障。

——信息。移动通讯用户达到18万户,新增数据宽带用户2万户,新增固定电话3万部,实现移动信号无缝覆盖。加快公众信息网、政务信息网、招商网和农业信息网等专业网站建设。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

——消防。建立和完善消防工作体系,要加强消防经费投入、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灭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战勤保障建设、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社会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气象。全力以赴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积极开发云水资源,增加地下水储量;加大投资力度,最大限度地截留县域上空的云水资源;在东南西北方向各增设一个增雨作业预设点。

(六)改善民生民计,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以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为总体目标,努力提高卫生、教育、文化、体育、档案管理、消防、安监和国防动员等社会事业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到2015年,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6%以上,学前一年幼儿受教育率达到100%,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学生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

——坚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十二五”末,全县各类人才总量达到3.7万人,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储备。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到201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重点支持小杂粮、水果、大枣等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和保护地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开发。建设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15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科技型农产品产业化与深加工龙头企业10户。农业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95%以上。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控制鼠疫疫情,基本消除碘缺乏病。到2015年,村卫生室专科学历人员达到60%,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专科学历人员达到70%,县医院大学本科学历达到60%。婴儿死亡率降至 9.5‰以下,孕产妇死亡率降至0.15‰以下,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疫苗接种率达到99%。

——切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县、乡(镇)、村三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体系,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到2015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8‰以内。倡导婚前检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出生婴儿性别比保持在100:107以内。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全面推进“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继续深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推进全县人口管理信息化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水平。

——重视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到2015年,力争兴办2所民办福利机构,达到每千名老人10张以上床位。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保障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力,加大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消除性别歧视,开展关爱女孩行动。

——加快文化、广播、影视等事业建设进程。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成集艺术培训、文化创作、文化演出的综合性文化演艺公司,组建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到2015年,全县电视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80%以上。加强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完善乡镇、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体育广场50个。促进社区体育、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不断增强人民体质。建设体育人才后备基地,争取涌现一批在国内赛场上争金夺银的优秀运动员。

(七)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合理、有序开发利用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重点加大天然林、“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力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深化土地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提高矿产品的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水平。

——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全面做好资源节约工作,积极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努力实现资源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集约利用,促使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从根本上努力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大力倡导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循环经济模式和绿色消费方式,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环境质量,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增强全民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到2015年,全县重点企业排污许可证发放率达到100%,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各削减1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30%,危险废弃物处置率达到100%,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80%。饮用水水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大气环境质量保持良好,二级以上天气保持在300天左右。加强废弃物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工业废弃物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快水资源治理进程,实现污水达标排放,使生态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

(八)深化各项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发展新活力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总动力,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强区域合作,全方位、跨区域、开放性配置资源,增强发展动力,以大开放促大发展。

——继续落实和深化各领域改革。以保障规划顺利实施为目标,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推进各项改革。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快农村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主导力量来抓。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改善服务和监督,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经营和市场环境,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投融资、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享受公平待遇。

——改善创业投资环境。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建立更加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完善创业发展平台,健全市场要素。重点抓好产权、劳动力、技术、土地等交易中心建设,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新县城、县工业园区和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建设,按照“抓大项目、引大集团”的思路,突出抓好产业招商。鼓励投资基础设施、金融、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等领域。注重招商引资,加快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项目,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促进全县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十二五”期间争取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0个,出口创汇企业达到30家,出口创汇额年均增长18%。

——全面加强区域合作。切实加强与环渤海经济圈及其它地区的区域合作,积极推进重点领域产业互动发展。融入沈阳经济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更广的战略空间。

(九)加强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就业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到201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技术工种人员持证上岗率力争达到80%以上,获得高级以上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人员达到从业人员的30%以上。到“十二五”末,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更加规范、顺畅,保障面占应保障数的80%。

——全面提高防震减灾能力。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全面提高地震监测、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加强防震减灾网络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制定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险及救助能力。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保持社会稳定。加强公民文明教育,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精神文明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乡村的扶持力度,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维护民族团结进步。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和农资、建筑、食品药品市场整治,规范经营秩序。

——深化民主法治建设。以依法执政为核心,以依法行政、司法公正为重点,重点开展城市防控体系建设。以组织实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为载体,推动和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加强公共安全,构建平安朝阳。高度重视和研究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和化解影响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妥善处置各类群体事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制度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五、“十二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效能政府

依据高效、清廉原则,以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和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着力建设高效政府、阳光政府、清廉政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阳光行政、科学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快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二)创新投融资机制,保障资金支持

把土地作为城市经营赖以依靠的根本,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土地筹资方式,创新我县城市建设的投融资模式。政府投资以基础设施、优势产业和公益性事业为重点,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投资,严禁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的低水平项目重复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资金,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融资,切实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引导和帮助有能力的企业上市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三)制订配套政策,推进规划顺利实施

围绕全县产业布局,加快制订完善配套政策。抓紧建立区域性产业准入制度,制定支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入驻工业园区项目实行产业准入和政策倾斜。强化资源环境管理,明确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支持政策,健全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和补偿机制。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支持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加强政策协调落实,保障规划配套政策有效实施。

(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成立规划实施协调领导机构,负责对规划的实施、评估和督办。把规划年度建设目标纳入考核内容,强化落实。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规划的宣传,在保障公民对规划知情权的同时,提高全民参与规划实施与监督的积极性,增强规划实施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努力营造团结一致、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和推进之势,确保“十二五”规划纲要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全面振兴网易体育:,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县广大人民和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人人争做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先锋,为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