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2024年下半年,学校将接受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这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也是总结办学经验、查找存在问题的良好契机,更是凝心聚力、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为抓好本科评估氛围营造,展示各单位、部门的工作进程与动态,凝练各单位、部门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色,分享各单位、部门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经验与做法,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目标,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党委宣传部策划推出【审核评估·直通车】系列访谈。
本期专访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吕长青。
记者:吕院长您好,请您介绍一下学院的总体情况?
吕长青:数学与统计学院成立于1978年,始称枣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2004年更名为枣庄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系,2010年又更名为枣庄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2021年9月搬迁至薛城校区。学院现有教职工61人,教授5人, 副教授18人,博士17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6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枣庄市优秀教师、突出贡献专家、拔尖人才3人,兼职硕士生导师6人。 现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金融工程、金融数学专业。
记者:在办学实践中,学院形成了哪些办学理念?
吕长青:学院秉承“以生为本、协调发展、群体教育、分类指导”的育人理念,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强化学风建设,贯彻“重视基础、强化应用、突出实践”的培养原则,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确立了以数学为基础,统计为桥梁,金融大数据为应用的建设理念,形成了“数统金”一体交叉融合发展的格局,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记者:学院师资力量如何?
吕长青:学院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专业师资学历层次,注重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学院现有教职工56人,教授5人, 副教授15人,博士14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3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枣庄市优秀教师、突出贡献专家、拔尖人才3人,兼职硕士生导师6人。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完整、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记者:重点介绍一下学院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吗?
吕长青:
一、专业水平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专任教师学科背景分布均衡,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学院鼓励教师把丰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融入课程(课堂)教学,保证了教学的前沿性,形成了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良好循环。此外,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开放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二年级开始,组织学生进入校级学科平台,50%以上的学生参加了教师科研课题,开展创新训练。学生全部依托导师科研和教学研究项目开展毕业论文,并发表论文多篇。
二、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
开展教学能力提升建设工作。学校始终坚持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专业教师积极投入课堂教学和学生指导工作。同时学院制定了各种教学素质能力建设的制度,根据《枣庄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文件精神,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每年开展院青年教师教学能手比赛,实行老教师对年轻教师“一对一”帮扶工程,促进青年教师提高教学基本素质。鼓励青年教师国外访学、挂职锻炼文件,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加强教研室和教学团队建设,健全了教研活动制度,形成了活动记录、活动成效追踪与评价反馈相统一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以教学名师为核心建设教学团队,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近年来,数学院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获批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项目2项,省级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1门,山东省省级线下一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优质课程4门,校级双语课程2门,校级在线课程1门,荣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
加强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学院持续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形成了系统有效的教改项目立项、教材研讨与编写、精品课程建设等工作机制。学院教师积极申报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显著。
三、产学研用能力得到提升
学院为专业教师的成长搭建了稳定而优质的实践平台,鼓励专任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近年来,学院选派十几名老师去企业挂职6个月以上,通过企业工程实践经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科研与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实践经验,并融合到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素质。
积极开展横向课题和科技服务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合作项目(如产品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研究课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横向联系和合作研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记者: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有何特色,有何成效?
吕长青: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培养在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积极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通专结合、产教融合“123”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形成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通识教育与分类培养相结合,融合数学、金融以及统计学的“一主线、二结合、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依托枣庄学院良好的育人环境,贯彻专业认证理念,实施“543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中学骨干教师培养这条主线,大一、大二大类培养,大三、大四按“创新型人才”和“师资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分流培养,因材施教。数学基础好且有志于从事数学研究的部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学术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为其今后继续深造成为数学研究工作者夯实基础。对于另一部分学生,在加强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强化师范技能训练,培养其成为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工作者。
应用统计学、金融工程、金融数学三个非师范专业,学院构建了“赛-学-教-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借助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求在校学生至少参加一项创新创业项目、考取行业资格(职业)证书,并将这些赛事的指导和培训及赛后延伸研究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教学、竞赛、科研、服务”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毕业生就业率高(各专业近三年的就业率在90%以上),去向包括政府、事业单位、国企和外资企业,受到好评。考研人数逐年增加,近年来600多人考取硕士研究生,近百人考取博士研究生。调查显示,2013-2015届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成度高,就业前景良好。
记者:如何保障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呢?
吕长青:一、学院围绕办学定位,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学校教学规程为准则,有序开展并逐步加强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建立了学院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了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设立了质量保障机构及队伍。
二、严格落实校院两级质量管理制度。在各教学环节严格执行《枣庄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数学与统计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文件,基本建立了质量管理的制度体系。
三、针对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学院建立了主要包括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培养方案修订、教材选用、备听评审、课堂教学、考试考核、实习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基地建设质量标准等一系列较为完备的教学质量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我院的专业特点,经过教研室组织讨论,院教学委员会通过将各种管理标准细化,制定了网易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等标准或规范,为课程建设评价提供了条件。
四、为确保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机构及队伍,形成了由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评估处、教务处、教学督导委员会组成的领导、管理、组织运行的质量监控体系。
(记者/李申磊 编导/徐海波)